二 外匯的發(fā)展歷史
日期:2012-07-27 00:00:00 來源:互聯(lián)網
外匯的發(fā)展歷史 - 外匯交易市場的演變 黃金匯兌制及布雷頓森林協(xié)定 1967 年,一家芝加哥銀行拒絕向一位名為 Milton Friedman 的大學教授提供英鎊貸款,因為他意圖利用這筆基金賣空英磅。Friedman 先生察覺到當時英磅對美元的比價過高,想先賣出英磅,然后等英磅下跌后再買回英磅來償還銀行,從而能夠迅速大撈一筆。這家銀行拒絕提供貸款的依據是 20 年前確立的《布雷頓森林協(xié)定》。此協(xié)定固定了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,并將美元與黃金的比價設為 35 美元對每盎司黃金。
布雷頓森林協(xié)定簽訂于 1944 年,力圖通過阻止貨幣在國家間逃逸,限制國際貨幣投機行為,從而實現(xiàn)國際貨幣的穩(wěn)定。在此協(xié)定之前,黃金匯兌本位制--盛行于 1876 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--主導著國際經濟體系。在黃金匯兌制中,貨幣在黃金價格的支持下達到新的穩(wěn)定階段。黃金匯兌制廢除了舊時代國王和統(tǒng)治者任意貶低幣值,引發(fā)通貨膨脹的行為。
但是,黃金匯兌本位制并不十全十美。隨著一國經濟實力的增強,它會從國外大量進口商品,直至耗盡支持本國幣值所需的黃金儲備。其結果是,貨幣供給量緊縮,利率抬高,經濟活動放緩至經濟衰退的限度。 最終,商品物價跌至谷底,逐漸吸引其它國家紛至沓來,大量搶購該國商品。這將向該國重新注入黃金,直至增加該國貨幣供給量,壓低利率,并且重新創(chuàng)造財富。此類“繁榮-衰退”模式貫穿于整個黃金本位制時代,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的爆發(fā)打斷了貿易流通和黃金的自由流動。
在幾場風雨浩劫的戰(zhàn)爭之后,布雷頓森林協(xié)定出臺了。簽約國同意嘗試維持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,以及必要時對黃金的相應比率,只允許有較小幅度的波動。各國禁止為獲取貿易利益而貶低本國幣值,只允許在小于 10% 的幅度內貶值貨幣。進入 50 年代,持續(xù)增長的國際貿易量導致因戰(zhàn)后重建而產生的資金大規(guī)模轉移,這使得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外匯匯率失去穩(wěn)定。
此協(xié)定最終于 1971 年被廢止,美元將不再能被兌換成黃金。到 1973 年,各主要工業(yè)國的貨幣匯率浮動更加自由了,主要由外匯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和需求量調控。隨著交易量、交易速度以及價格易變性在 20 世紀 70 年代中的全面增長,比價天天浮動,全新金融工具逐漸問世,市場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得以實現(xiàn)。
在20世紀80年代,隨著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問世,跨國資本流動加速,將亞、歐、美等洲時區(qū)市場連成一片。外匯交易量從80年代中期的每天約700億美元飆升至20年后今天的每天15000億美元。
歐洲市場的膨脹 外匯交易蓬勃發(fā)展的主要促進因素之一是迅速發(fā)展的歐洲美元市場;在歐洲美元市場中,美元被存入美國境外的銀行中。同樣,歐洲市場是指資產存放于貨幣原主國之外的市場。歐洲美元市場最初成形于 50 年代,當時俄羅斯將其石油收益(以美元計)存放在美國境外,以避免美元存款被美國政府凍結的風險。這就形成了脫離美國政府控制的巨大離岸美元金庫。美國政府制定法律限制將美元借貸給外國人。由于歐洲市場的自由度較大且回報率較高,因此特別具有吸引力。從 80 年代后期開始,美國公司開始從離岸市場借籌資金后,發(fā)現(xiàn)歐洲市場對于持有超額流動資金、提供短期貸款以及進出口融資而言是一個財富中心。
倫敦曾經是(至今仍然是)主要的離岸市場。在 80 年代,英國銀行為維系其在全球金融業(yè)中的主導地位,開始將美元作為英磅的替代幣種進行放貸,從而成為歐洲美元市場的中心。倫敦的便利地理位置(介于亞洲與美洲市場之間運作)也有助于當?shù)乇3衷跉W洲市場中的主導地位。